1. <p id="lticd"><strong id="lticd"></strong></p>
      <track id="lticd"></track>
      <track id="lticd"></track>
      站內公告:
      擔保知識 您當前的位置:網站首頁 > 擔保講堂 > 擔保知識
      信貸風控要素:如何做好“貸款三查”工作?
      來源:     發布時間:2018/3/27 10:06:00

          多數從事信貸客戶經理、風險管控崗位人員存在一定工作誤區,主要體現在合規風險和審核風險兩大方面。“貸前調查”往往只從是否“合規”的角度拓展客戶,對實質性風險不能正確判斷、全面揭示和有效處置。“貸中審查”往往只從法律法規、監管要求、規章制度等方面,開展合規性審查,對風險防控缺乏主動性。“貸后管理”更是一味追求形式主義,從而對風險處置錯失有利時機,加重“不良貸款”形成比例。

              01 何是“貸前調查”?

        貸前調查是風險防控******道防火墻,建立在市場拓展和風險防控的雙重基礎上,從而獲取風險利益的******化。

        首先,通過前期掌握的貸款申請人相關信息,全面審查承貸主體的合規、合法和有效性,可利用“本行信貸系統”、“人行征信系統”、“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”、“全國法院被執行人查詢系統”、“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查詢系統”、“中國裁判文書網”和與之相關的APP軟件等一切信息透明系統和網絡渠道,查詢申貸人是否涉及民間融資、法律訴訟、集團關聯、擔保圈、擔保鏈、多行業經營、主業不清等顯性、隱性和潛在風險信息,對申貸人做出一個明確判斷。

        其次,對收集的申貸人基礎材料,進行風險審查。由于近兩年******企業注冊隨著******市場變化,做出了適當調整,對經濟形勢做出************的宏觀調控。很多企業注冊資本均為認繳制下的產物,應加大對申貸人財務系統的審查,通過查詢進項和銷項增值稅發票、水電費、發貨單和訂貨單、各銀行交易明細等輔助資料進行推斷,從而大致估算出申貸人合理區段銷售收入,是否與財務報表、納稅報表存在異常信息,并收集與注冊資本相關的會計資料,佐證財務報表和財務數據是否真實。

        ******,撰寫“調查報告”要以合規為主題,上下貫穿,從審核風險的角度,簡明扼要,重點突出,通過申貸人提交的基本信息、關鍵信息、融資擔保、各項財務信息、貸款合理用途、擔保措施等資料,全面揭示存在何種風險。通過政策風險、行業風險、信用風險、經營風險、操作風險等種類風險,剖析申貸人是否符合準入條件,并對風險做出主觀和樂觀判斷,為貸中審查提供準確、充分和全面的可供采用信息和依據。從風險防控的工作理念上,完成盡職盡責調查,不受任何因素影響主體操作,及時上報審批。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02 何是“貸中審查”?

        貸中審查從風險意義來講,貸中審查是風險準入******道防火墻,也是防范風險的第二道防火線。

        從近兩年產生的不良貸款來看,由于“貸前調查”崗位職責失守,或受一些因素影響,導致上報的信貸資料和調查報告,可供采用信息寥寥無幾,操作風險、道德風險比比皆是,導致貸中審查或多或少存在審理誤區。

        作為風險管控重要一環,崗位人員應對貸中審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,要獨立行使審查職權,對不完善的信貸資料,要根據法律法規、監管要求、規章制度要求客戶經理及時補充,并對“貸前調查”所獲取信息,進行排查、核查和審查,保障信貸資料、財務數據、調查報告的合法、合規和有效性。并對風險揭示、披露、判斷和處置不利的報告,應進行現場調查逐項核對,獲取有價值信息,并通過客戶經理補充的信貸資料進行對比,在“審查報告”中予以體現,為“貸審會”、“有權簽批人”提供有力支撐。 

        當前,各金融機構隨著信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,風險防控人員明顯不足,只能依托信貸資料表象,不斷利用繁瑣復雜的系統工程,反復推斷、估算和判斷存在的風險可控性。久而久之,風險防控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,在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雙重負荷下,只能“照貓畫虎”應付了事。只從“合規風險”方面簡單審查,對一些存在的隱性潛在風險,不能深度掌控。對一些該披露不披露風險,出具的審查意見只停留在“講”上,使“做”這一重要環節成為“擺件”。所以,有效控制風險審查人員業務審查規模,加強質量管理,勢必力行。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03 何是“貸后管理”?

        貸后管理是有效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。

        我曾這樣定義:貸后管理=貸前調查+貸中審查+貸審會+有權人簽批,正面講是四個環節的總和,側面講是四個環節工作量的總和,集“天降大任”于一身??删褪沁@樣一個重要環節,不知何時,成為大家不敢正面直擊討論的話題。儼然變了味道,當******和尚撞******鐘,得過且過。

        整個防控風險環節,信貸資金投放以后,作為金融機構所有行之有效的風險防控手段,對借貸人不可預測的經營性,將會大打折扣,甚至一無是處,其中發生的“變故”,讓人觸目驚心,膽戰心驚。通過近些年翻閱與信貸相關的書籍,根據市場形式判斷和網絡渠道不斷披露出的金融案件分析,我在此預測:“未來三年,如果金融機構不對“貸后管理”進行深度改革,建立高完備管控體系,將會如同錯失“************次工業革命!” 

        貸后管理,讓大家較為熟悉的大致分為五種:“跟蹤檢查、定期檢查、五級分類、風險預警、債權核對。眾多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,卻不能滿足風險管控需要,為什么?因為執行力,跟蹤檢查,明知貸款總體與實際用途不符,信貸資金去向不清,存在被挪作他用現象,卻用“應該沒事”安慰自己,“祈禱”借貸人能夠正常償債。定期檢查走過場,只對借貸人經營主體表象進行揣測,未做到深度調查,總是以“抱怨”的口氣和心理,痛徹“貸后管理”制度的繁瑣,而忘記真正的風險隱藏在借貸人表象之下。 

        五級分類認定結果的準確性,是衡量貸款風險狀態重要標準之一。一旦借貸人財務指標發生變化,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兩者之間相互矛盾,將能夠直接判斷借貸人近期風險狀況,為采取風險預警提供判斷依據。債權核對是債務人進一步確認債權的行為,建議“定期檢查+五級分類+債權核對”三者結合,按季同時開展貸后管理工作,并深度掌控借貸人每一項潛在或隱性風險,約束借貸人依法合規經營。

        作為持之以恒的信貸風險管控工作,營銷的前提便是風險,風險的前提便是有效管控。不管是風險崗位人員,還是客戶經理,有權簽批人,都應該確保貸前調查、貸中審查、貸后管理的獨立性,做到盡職免責,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,不拒貸,不怕貸,守住底線,責任擔當,走出工作“誤區”,才能成為“風險時代”的弄潮兒,揚帆千里。

       

      評論加載中...
      內容:
      評論者: 驗證碼:
        
      分享到:
      在線客服
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      在線客服
    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      亚洲国产综合欧美性爱
      1. <p id="lticd"><strong id="lticd"></strong></p>
        <track id="lticd"></track>
        <track id="lticd"></track>